新闻动态

系列活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开园,第二届商业航天发展大会亮点戳这里→

发布时间:2024-06-21

“未来商业航天要把普通人送上太空。”

“大规模星座是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焦点。”

“2023年是人类开展航天活动以来首次突破200次航天发射的年份。”

一个个精辟的观点、一组组详实的数据,

鼓舞人心。

6月21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二届商业航天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在北京丰台开幕。

大会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丰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聚焦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挑战等关键议题,共同探讨商业航天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大会开幕式发布了《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并举行了开园仪式,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任世强,丰台区委常委、副区长崔旭龙为产业园揭牌。

产业园将以丰台创新中心及周边10万平方米高品质楼宇为空间载体,围绕“聚产业、落场景、造生态”,以“源头创新—成果落地—产品研制—场景应用—市场运维”为发展路径,深度对接航天一院、三院等驻区大院大所及卫星互联网头部企业,建设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商业航天标杆孵化器、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频轨技术实验室、终端产品研究中心,形成动态化的核心能力清单、企业需求清单、资源要素清单,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并为经认定的入园企业提供最高300平方米房租减免支持,到2028年,力争入驻卫星互联网企业超100家。

“向新而行,逐梦太空。”

在大会开幕式上,

主办方向首批中国航天员颁发荣誉证书,

相信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会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带来滋养。

大会上,多位专家

深入剖析了

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重点领域、

技术路径及广阔前景,

下面的观点,

也许能给你启发。

无论是商业航天、民用航天还是军事航天领域,以大规模星群、星座为代表的高密度卫星系统都是发展热点。新的发展概念、理念不断涌现,技术和应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且其发展成果正在加速汇聚融合。

航天东方红卫星首席科学家白照广作《大规模星座发展与思考》报告

航天员训练是一种深入性的系统训练,一种挑战性的艰苦训练,从十全十美到十拿九稳,训练从不间断。没有普通人上太空,商业航天是不完整的,希望通过讲解我国航天员选拔、训练,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借鉴。

我国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作《迈向大众航天时代》报告

中国的商业航天,在国家航天日益强大的基础上勃然升起。高可靠、高安全是商业航天的基石,敏捷适应性是商业航天的内在特征,低成本是商业航天的核心特征,创新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赵廷弟作《未来高可靠的商业航天》报告

2023年,国内商业航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商业航天生态圈日益增大,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国家和地方政策也在不断加码助力,推动商业航天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将赋能各行各业。

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龙开聪作《202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

聚焦先进技术理念及应用,

专家学者共话商业航天。

本次大会汇聚商业航天产业链优质资源,

展现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交流和展示,

促进商业航天优势资源融合,

持续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

北京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

商业航天产业的策源地和主阵地,

已基本形成南箭北星布局,

正通过积极出台新商业航天产业政策,

不断丰富支持手段,

助力商业航天振翅高飞。